集文网 百科分享 ntu是什么单位(自来水出现怪味和浑浊怎么办)

ntu是什么单位(自来水出现怪味和浑浊怎么办)

NTU是水体杂质散射的单位

自来水作为居民用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出现怪味和浑浊的现象到底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自来水的怪味和浑浊现象到底来自何处,谁来评估这种怪味的风险。

自来水的浑浊从何而来?

有时候从自来水管中接一杯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水杯中的水有时候几乎可以呈现出牛奶一般的色状,看似异常浑浊。但是静置一小会之后,水体就会变得澄清起来。这种怪异的浑浊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不经意间就会消失不见?

其实这是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我们看到浑浊的现象其实是由于空气混入自来水中引发的。例如自来水管爆裂后,或者水管网络在修复过程中空气进入水中并被水压冲散形成肉眼无法识别的气泡。这些大量的气泡混入水体以后就会呈现出类似牛奶般浑浊的现象。

ntu是什么单位(自来水出现怪味和浑浊怎么办)

静止一段时间后,气泡逐渐散去水体也就逐渐澄清,给人一种水体浑浊的错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浑浊呢?根据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GB 5749-2006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体的浑浊度必须≤1NTU(NTU是水体杂质散射的单位),如果自来水大于这个值就会呈现出下列图片中出现的情况。

而真正的浑浊一般就像上图右边的三杯水一样,静止一段时间浑浊性不变呈现出明显的杂质现象。

那自来水的怪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说自来水的浑浊是一种物理假象,那么有时候水体中产生出刺鼻的味道总不会也是一种假象吧。实则不然,自来水中出现的气味有时候确实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可控的甚至可以降低的。

其实自来水的怪味主要是水体消毒后残留的消毒剂的味道。有人会说在水体中存放消毒剂那岂不等于是慢性服毒?非也,这或许就需要从自来水的来源进行讲解了。

ntu是什么单位(自来水出现怪味和浑浊怎么办)

输送至我们家庭中的自来水其实最初的水体是选自周边的江河湖泊,从江河湖泊抽取的水源最初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溶解物等杂质必须经过3大步骤进行彻底净化后方可为人饮用:

  • 1、机械混合、混凝反应处理: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公司会在水体中加入氢氧化铝,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难以沉淀的悬浮颗粒物,大量悬浮物聚集以后就会形成较大的絮状颗粒从而沉淀,完成水源净化的第一步。
  • 2、过滤处理:水厂会使用大量的石英砂以及其他具有缝隙的滤料对水源中可能纯在的有机物、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污染物进行多次过滤,这个过程可以使水体的浑浊度大幅度下降,浑浊度越低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就容易失去保护和依附。
  • 3、水体消毒:经过多次的过滤以后水体表现出澄清的状态,但是仍然可能存在无法过滤的致病微生物,因此为了进一步净化水体并且保障自来水在途径管道输送至千家万户过程中水体中出现细菌繁殖的情况,自来水公司就必须在水体中加入一定的消毒成分,以保持微生物的抑制状态。

于是自来水中的怪味就诞生了。

全国的自来水公司使用的消毒方式也不尽相同,不过自来水的消毒技术主要包括氯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以及紫外线消毒技术这三大类。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自来水厂均使用含氯消毒技术。例如往水体中加入氯气,投放二氧化氯。

氯在水中会自然反应生成 HOCl,这种成分会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之上, 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然后靠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实现消毒控菌的作用。

而输送至家庭中的自来水所含的消毒成分,在国家标准《GB 5749-2006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之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采用氯气消毒的方式要保障水体中的游离性余氯不得低于0.05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方式所含余量不得低于0.02mg/L。

正是有了这种怪味的存在,我们在饮水过程中才避免了可能摄入致病微生物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饮水安全。

那么水体中的游离性余氯越高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当然不是!

消毒除菌的过程虽然清除了致病菌,但是也引发了新的威胁即消毒副产物。

我们所说的消毒副产物实际上是氯在水体中与不同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有害成分,而这些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致癌的风险。例如我们最常说的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代酮等,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制剂致癌致突变的高风险有毒成分(注:三卤甲烷包括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

因此为了评估我国南北方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对此便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

文中结论显示,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南方的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使得水中更容易出现动物腐殖质、多糖、蛋白等成分,消毒剂更容易与其反应而生成较多的副产物,从而造成南方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比北方稍大。

研究团队在对以三卤甲烷为代表的副产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后发现,液氯消毒、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四种类型消毒中次氯酸钠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患癌风险最低,其中男性中每10亿个人中有834人存在患癌风险,而女性则每10亿人中 972 人存在患癌症风险。其余依次是二氧化氯消毒、液氯消毒和氯胺消毒。

南方消毒副产物含量水平比北方高,夏季则比冬天高。

因此自来水消毒技术过程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现阶段采用的含氯消毒方法一方面可以消灭水中致病微生物保障饮水的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产生以三卤甲烷为代表的副产物加大患癌风险,因此各种联合消毒工艺还需进一步完善,以解决消毒副产物二次污染的生成和保障自来水安全。

那么这些指标到底是谁来检测?谁来评估?谁来为水体的健康负责?

这项任务通常就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具体检测落实,要知道我们的疾控人员每月、每季度、每年对全国各地的自来水进行常规、全分析的检测。除了衡量消毒剂的余量、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以外,还会对水体中的毒理性指标进行动态的检测其中就包括锑、镍、铊、砷、氟、三卤甲烷等指标。

在国家标准《GB 5749-2006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之中三氯甲烷的限值为0.06mg/L,检测的结果都会及时通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主页上,如果存在异常指标的波动就会第一时间联系水厂进行技术改正和水体质控,切实保障我们的饮水健康。

虽然疫情时代让我们认识到了疾控人员早流行病学调查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你我身边预防着我们的饮水、空气、土壤卫生,切实的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注明:https://www.hdcatcher.com/bkzs/11817.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960020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