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古代,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称之为:庐州府!
庐州,也因此成为合肥的“古称”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历史上的庐州府,究竟有多大吗?
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那弄懂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合肥,什么时候称之为庐州府?
我们常说:历史上的庐州府,历史,其实是很长的!
究竟是哪一段时间,合肥称之为“庐州府”呢?
翻阅地方史料,我们发现:隋开皇元年(即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
也就是说,从隋朝隋文帝杨坚登基开始,始有庐州之名。(开皇,是隋朝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名称,历时20年)
到隋炀帝时期,又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属庐江郡,这个时候的合肥,是庐江郡的郡治,也就是庐江郡的郡府所在地。
唐朝时期,换来换去,一会是庐州,一会是庐江郡!
宋朝时期,这里称之为庐州,元朝时期,称之为:庐州路。
直到明、清时期,始称为:庐州府!
那么,庐州府,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以明朝鼎盛时期举例,那个时候的庐州府,可以说: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这样说吧,那个时候的庐州府,下辖4个县:合肥县(首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
这还没完,那个时候的庐州府,甚至还囊括了1个散州:无为州(六安直隶州原属庐州府,后独立出)。
脑补一下,想一想,那个时候的庐州府,得有多大呀。
不仅包含了合肥县,还包含了舒城、庐江、巢县!竟然还囊括了无为州!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庐州府,其实,是毗邻长江的!
怪不得有人说:舒城以前是属于庐州的,现在来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清朝时期,安徽下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7个府,及滁州、和州、广德等3个直隶州。
庐州府,依然存在!赫然在列!
直到1913年(即:民国二年),废除庐州府,留合肥县,至此,不再有庐州府这个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