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路过西安市雁塔路,听到来往各路公交车报站“李家村到了,请下车”时,急忙四顾寻找那曾经闻名遐迩的城中村,但除了看到高大巍峨的现代建筑外,那里还有村庄的半点儿影子?
曾经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的李家村在十七年前可是“独领风骚”,颇具传奇,闻名三秦大地的大村落,是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合街道下辖的社区。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家村服装城就已经成为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批发销售市场了。这里曾经万店云集,每日人流熙熙攘攘,宾馆和招待所遍布村内各处,餐饮店和小吃摊位经常把村庄包围的水泄不通,近十多万外来租居人口在上下班时间浩浩荡荡从村内的东门、北门、西门进进出出,非常繁华和热闹。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秘密”。
何况如此火爆和热闹的李家村。它本身还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关于它的古今传说和绝世“秘密”那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在李家村短暂住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怀才不遇的长安,李白除了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外,还有无限的凄凉和惆怅。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李家村同样面临“不为人知,不为人识”的孤独和悲哀。他购买昂贵的古琴,在家门口当众演奏千年绝音,并怒摔古琴的壮举惊动了京城内外。从此后他的诗稿被人们争相传颂,形成“一摔成名”的无奈和爆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今天吟诵这陈子昂对天长叹息的名句,我们依然会共鸣和泪落如雨。
相传陈子昂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儿”的祖师爷。
他非常喜欢吃糖,经常把老百姓们手工熬制的糖融化了画成各种图画,等冷却、观赏完了再吃掉。有一天,他正在京城繁华的大街上做糖画儿表演,宫内的太监簇拥着小太子刚好游玩到这里,小太子看到了陈子昂精心做的各种糖画,就被深深的吸引了。陈子昂就给小太子做了几个,小太子一吃就喜欢上了,此后天天闹着要吃“糖画儿”。皇帝知道后,马上下诏让陈子昂进宫做糖画。当亲眼看了陈子昂的糖画表演后,认为他是个奇才,就给他封官晋级,大加赏赐,让他专为宫里做“糖画儿”。
后来,陈子昂在长安失意被贬官后,回到四川老家,把“糖画儿”在家乡传承了下去。
可叹陈子昂不是以文才进宫获得封赏,令今人扼腕叹息!
唐朝太平公主的婚宴也是在李家村举办的,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也在李家村大兴土木修建宅院,而她的邻居就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杨国忠。
李家村在明朝万历年间被称为刁李村,曾经是西安府官员聚集之地。民国二十年刊印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把李家村这里记为刁家村和李家村。解放前,这片区域被设为李家村乡,乡政府就设在李家村。
后来,李家村逐渐发展成拥有南巷、北巷、西巷、倪家巷及数座庙宇散落其间的千人大村。西寺附小曾经勾引起许多老年人对母校的深切回忆。几十颗大愧树曾经见证了古村落的今昔变迁和物是人非。
“有女甭给李家村,半夜起来拔莴笋,桶又大来井又深,扳着轱辘骂媒人。”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家村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李家村完全以务农种庄稼为主业。村民们大量种植蔬菜,尤其以白菜、莴笋、黄瓜闻名。每年年底的农闲时节,李家村人在家大量制作手工花灯出售换钱。曾经兴庆宫公园内举办的花灯晚会,所有漂亮的花灯都是由李家村村民们精心制作的。
1990年以后,李家村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刻。村里家家户户都有24小时不停歇的服装加工声音。缝纫机踩踏声、蒸汽锅炉熨烫声、工人说话声等声声入耳,三轮车叮当声、汽车发动声、货物装卸声等每天响个不停。
为了多出租房屋,多收取房租,村民们不停的加盖房屋,从一二层直接加盖到六七层,不但形成了“悬空”楼、“鸽子”楼、“挤挤”楼等奇观,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李家村演变成了火灾常发村,安全隐患村,还曾经发生过几起蒸汽锅炉爆炸事故,跃上了当地新闻的头条。
富裕了的李家村,已经大变样了,面自全非,不再是干净整洁的令人们向往的城中村了。
2005年,李家村成为了西安市第一个整村拆迁改造的城中村。
现在,弹指间李家村已经消失了整整16个年头了。风烟依旧,彩霞如梦,那些令人们肝肠寸断的“秘密”往事还有谁会在记忆深处重新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