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网 社会百态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职业(中医杏林的来历)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职业(中医杏林的来历)

植物界千姿百态,花果甚多。有玲珑小巧的茉莉,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味鲜沁脾的荔枝,有味虽酸涩而能治病的山楂……但古代医者最爱的是“杏林”。这不因杏花纤丽、杏仁味美;也不因杏的叶、花、仁枝、树皮、树根都可入药,而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施药济贫”的精神。自古以来,“杏林精神”在医林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杏林”出于何家何典?医者为什么酷爱“杏林”?话要从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说起。据说当时有个名医叫董奉,字君异,侯官人,医道精湛,长期隐居庐山,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但有个条件:凡重病号被治愈的,必须在他的园子里栽种五株杏树;轻者被治愈的,也要栽种一株。年复一年,董奉的园子里栽种的杏树,竟达十万多株,嫩绿竟秀,郁郁葱葱。数年之后,红杏累累,结满枝头。董奉便在茂密的杏林丛中建起一间“草仓”。他对人们说:要买杏的,不需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放置仓中,就可以自己到园里取一器杏子回去。每年董奉以杏换得的谷子,堆积满仓。这些谷子他不是自用,而是“以济贫民”。每年受济者达两万余人。

从此以后,“杏林”美名誉满天下。“医林”一语被“杏林”所代替。历代许多医者不爱突兀奇石,不爱香花异草,偏爱“杏林”,以杏自喻,以杏自号,以杏为书名,以杏为颂语。

单说明代医家,就有许多酷爱“杏林”的佳话:

名医郭东,避城市,居邑北九阳洞山下,种杏千余株,“隐然若仙家”。

郑钦谕“家有杏圃”,病人“馈遗所入,辄以济人”。

范应春不仅“随所求治,酌方与之,不计其酬”,而且取董奉种杏故事,自号“杏庄”,著有《杏庄集》十卷。

金有奇治病的目的,是“赖以生”。病人“裹粮踵谢,却弗受”。他的著述,自题为《杏春斋集》。

曹秉铉治病不避危险,“不取其值”。他的医集也自号《杏园医案》。

江文照“救人不取财利”,人们赞他“诚杏林之翘楚也”。

江德泮“施药济贫”,数子也都“医治世人”,人们赞曰:“迄今杏成林焉”。

明代书画家赵孟頫病危,被当时名医严子成治愈。赵氏为了赞扬其医术精湛,特作《杏林图》并孙思邈像赠之。

王士贞在《题萱寿太医邢生母》诗中,也以“杏林”为赞语。诗中道:“橘井汲后绿,杏林种时红”。

病人赠送给医生的匾额,常书:“杏林春暖”,“誉满杏林”,“功满杏林”等。对联也常有“董氏杏林凭虎守,苏家橘井有龙蟠”等诗句。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职业(中医杏林的来历)

“杏林”二字,也常为医药团体,刊物名称,药房,店号使用。如“杏林医学社”、《杏林医学》、《杏林丛录》。日本汉方医学界也喜用此典故作为颂语,并作为医药团体、刊物名称,如“汉方杏林会”等。

从上说来,与其说医者爱“杏林”,不如说医者爱“施药济贫”、“救死扶生”的“杏林精神”。这种精神是我国民族传统之光,熠熠不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注明:https://www.hdcatcher.com/news/12842.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960020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