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容绝色女子的容貌,多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
之所以用这2个成语来形容绝色天香的美女,是因为这2个成语对应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西施;
落雁指的是西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
闭月指的是东汉献帝时期的貂蝉;
羞花指的是唐朝玄宗时期的杨玉环。
四大美女之所以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雅号,源于流传在她们身上的四个传说。
“沉鱼”说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西施如同往常一样提着装满脏衣服的木桶,来到河边洗衣服。
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出西施的惊世容颜,在被西施芊芊细手搅动的河水的漾动下更显得尤为动人,无论谁见到都只得感叹一句:
“今生若娶得如此娇妻,便不枉此生来世上一遭。”
西施的容颜就连水中的鱼儿见到都惊为天人,惊讶到连怎么游水都不会,只知呆滞般地看着那个比天仙还要美貌的西施,最后连自己沉到水底都不知道。
真的是忘乎所以!
乡民听说了西施的美貌让鱼儿都沉底的事情后,纷纷夸赞西施的美貌,称她有“沉鱼”之貌。
“落雁”说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竞宁元年(前33年),西汉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元帝,以尽藩臣之礼的同时,自请为婿,希望汉元帝能下旨赐婚。
时值南北交战,边界不宁,汉元帝考虑到拒绝呼韩邪的请求,会引起南匈奴复叛,遂下旨将宫女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以保两国友谊长存。
在一个萧瑟的秋天,王昭君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北去匈奴的路途。
随着离故国越来越远,王昭君的心绪越来越低落,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马嘶雁鸣声,王昭君为了宣泄内心的失落与孤寂,拨动起了手中乐器的琴弦,奏起了来自故国的离别之曲。
琴声响起,落日的余晖映照出王昭君美貌却又悲凉的脸庞,颇有些凄凉的环境,配合着悦耳的琴声,再看着骑在马背上的那个美貌的汉朝女子,任谁见到都会呆滞许久。
南飞的大雁被这悦耳的琴声所吸引,大雁低头朝着琴声的来源望去时,更是惊为天人。
看着骑在马背上的王昭君,大雁竟然连翅膀都忘记挥动,以至于最后跌落到地上。
护送王昭君前往匈奴的士兵和侍从见到连大雁都被王昭君的容貌所折服,甚至跌落至地上,纷纷盛赞其有“落雁”之貌。
“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
相传貂蝉从小便长得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且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她出生于乱世之中,见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她十分悲痛。
一次,貂蝉就在义父王允家中后花园拜月焚香,祈求上天一定要保佑国家安定、百姓平安。
就在貂蝉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地向上天祈祷时,忽然天空吹起一阵轻风,恰好把一片浮云吹到了月亮那边,并把月亮给遮了一个严严实实。
这一幕被貂蝉的义父王允看到,从那之后,王允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有“闭月”之容,并添油加醋说道:月亮是因为比不过貂蝉的美丽,这才招来一片浮云遮住自己。
“羞花”说的是杨玉环赏花的故事。
相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逝世,玄宗郁郁寡欢,整日不理政事,只知唉声叹气。
身边宠宦见皇帝这般模样,便向他进言,说寿王妃杨玉环“资质天挺,宜充掖廷。”
于是李隆基将杨玉环召入后宫之中。
杨玉环入宫后,仍然深陷亡妻之痛中的李隆基并没有立即宠幸于她,被冷落的杨玉环眼见在这冰冷的皇宫中无人相伴,心情极度失落。
一日,杨玉环为缓解心中的苦闷,来到皇宫后花园赏花散心,看见满园百花盛开、斗艳争辉的牡丹、月季……
想起自己此刻虽娇艳却无人欣赏,只得困在这冰冷的皇宫之中,虚度光阴,不由得对着盛开的花朵叹息道:
“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情到伤心处,想起自己的遭遇,杨贵妃不由得抚摸着花潸然泪下,哪曾想杨贵妃摸的是含羞草,含羞草的特点就是一旦被触摸,花瓣就会立刻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含羞草被杨贵妃抚摸,立即收缩这本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事情。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这一幕被一个不知道这是含羞草的宫女看到。
宫女又是一个喜欢嚼舌根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杨贵妃自己做的局,目的就是吸引李隆基的注意),她到处跟别人说,杨玉环和花比美,结果花朵含羞低下了头,称她有“羞花”之容。
这就是“沉鱼”、“落雁”、“闭月”和“羞花”的传说。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并非是真实的。
世上哪有谁的容貌能让鱼忘记游动,大雁忘记飞行,月亮遮住自己,花朵收缩的呢?
所谓传说从来都是为了宣传某个人而服务的。
比如刘邦在丰西芒砀山泽斩蛇的传说,其目的无非是宣扬刘邦是天选之子,是上天选中带领大家反抗暴秦统治的领袖;
再比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说王莽追杀刘秀,天上的太上老君派坐骑大青牛来救刘秀,青牛还说“君无戏言”,同样只是为了向世人证明刘秀是上天选中的皇帝,做皇帝乃天命所归。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传说也一样。
无非就是为了向世人宣扬一件事,那就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个个都是国色天色,有倾国倾城之容的绝色美女,比天仙都要美艳。
不可否认的是,传说在对四大美女容貌的描述上虽有夸大之嫌,但在历史上除貂蝉未被证实确有其人外,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的容貌的确比常人要美貌许多,不愧“四大美女”之称。
除此,貂蝉虽未被证实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中,可是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貂蝉也一样是一位大美女。
西施能让吴王夫差亡国;王昭君能在汉元帝遍选秀女时成为南郡第一秀女;貂蝉能让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临阵倒戈诛杀董卓;杨玉环能让唐玄宗不惜背上夺儿妻的骂名也要让她入宫……
“四大美女”中的每位美女,她都称得上是绝色美女,这点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那么,在历史或小说中,“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在讲述“四大美女”结局之前,先来说说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什么会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这四个人?
虽说倾国倾城的美女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稀缺资源,可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是绝不可能只有“四大美人”,中华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才子佳人。
战国有“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夏姬、“出入两君,二乱交错”南子;
西汉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金屋藏娇”陈阿娇、“纤便轻细”赵飞燕;
东汉有“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容既绝世,妖艳绝伦”甄宓、“铜雀春深锁二乔”大小乔;
西晋有“天仙化人,平生仅见”梁绿珠、“小家碧玉”碧玉、“两为帝后”羊献容;
隋朝有“江南第一美女”宣华夫人、“红颜祸水”张丽华、“风韵犹存”萧皇后;
唐朝有“光艳动天下”李裹儿、“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关盼盼、“斛珠夫人”江采萍;
宋朝有“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李师师、“含颦带笑出狴犴,寄声合眼闭眉汉”严蕊;
元朝有“舞姿若鸾鸟瑞鹤”凝香儿、“赛桃夫人”戈小娥;
明朝有“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名震秦淮“董小宛”、“秦淮八艳榜首”李香君,,,,,,
中华五千年历史,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相比毫不逊色的美女大有人在,甚至比她们更加美貌的也有。
然而,为什么只有她们四人被中国人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呢?
首先,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之所以同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因为她们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相同点:
都不是出生大富大贵之家,甚至可以说是出身低下:
西施是农家女,靠给别人洗衣为生;
王昭君是平民之女,以良家子弟身份被选入皇宫为宫女;
貂蝉表面是司徒王允的养女,实则不过是王允圈养的歌姬;
杨玉环虽出身名门,但她出生时却已是家道中落,被寄养在叔父家中。
都不是传统的贤良淑女:
西施入吴宫为吴王夫差前,与越国大夫范蠡早有私情;
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先嫁呼韩邪单于,后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
貂蝉先是歌姬,后又先后服侍董卓、吕布;
杨玉环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妇,后又成为李隆基的妃子。
都与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见证了历史的改变,甚至可以说历史就因为她们而改变:
西施让吴王夫差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荒废政务,最终吴国被越王夫差灭之;
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与文成公主进藏无二,为匈奴所在西北的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貂蝉致使董卓与吕布失和,最终导致董卓被吕布所杀,曾经显赫一时的西凉军分崩离析;
杨玉环入宫为玄宗妃后,玄宗李隆基便整日纸醉金迷,沉迷于所谓的开元盛世之中,宠信杨玉环家族,杨家得势后祸国殃民,间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致使唐朝由盛转衰。
都有着一个悲壮的结局:
西施沉江;王昭君被迫嫁给继子后郁郁而终;
貂蝉被义父利用,利用自身美色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迫使他们自相残杀。嫁于吕布后不久,吕布又被曹操所杀,她自此下落不明;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被迫逃往蜀中,行至马嵬驿时,陈玄礼率部兵谏,要求李隆基诛杀祸国殃民的杨贵妃,李隆基为保全自己,只得下令诛杀杨贵妃,后杨贵妃被吊死在马嵬驿。
都有着一个对当时而言有着比较深刻的警示作用:
红颜祸水,薄命佳人。
正因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所以她们四人才同列为“四大美人”。
其次,现今对于为什么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会被选为古代“四大美女”,有这两种较为主流的说法:
其一是权力说,有些人认为四大美女是美丽与权力综合的产物,身在那个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她们都是为男人的政治做出了牺牲:
西施为越王勾践雪耻入吴宫色诱吴王夫差;
王昭君为汉元帝安抚南匈奴所需嫁于呼韩邪单于;
貂蝉因为王允的反间计被迫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两个男人之间;
杨贵妃为李隆基背负“祸国殃民”之责并在马嵬驿为李隆基的安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