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有价值、保存最完整的神话资料。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3. 《诗经》的基本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
4.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5. 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6. “四书”指的是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
8.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周易》一书。
9. 《诗经》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国风。
10. 《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
11.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舍弟、舍妹。
12.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的名⾔。
13. 与秦始皇有关的成语是图穷匕见。
14.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圆规曲尺。
15.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越王勾践。
16. 与吕不韦有关的成语是一字千金。
17. “名不正则言不顺”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18. 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 。
19.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
20. 《尚书》从内容所属的类别来看属于哲学散文集 。
21. 《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时期。
22. 《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七言体。
23. 《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主要是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24. “五花八门”指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指五行阵,“把门”指八门阵。
2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书籍是《尚书》。
26. 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27.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28. 中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29.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0. 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是《孔雀东南飞》。
31. 成语“洛阳纸贵”与西晋文学家左思有关。
32. “朽木不可雕也”指的是孔子的徒弟宰予。
33. 科举考试中第三名被称为“探花”。
34.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源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35.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36. “五禽戏”的创编者是华佗。
37. 唐代少数民族对唐太宗李世民尊称为天可汗。
38. “唐三彩”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39. 中国结婚张贴“囍”字的传统相传与王安石有关。
40. 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的是眼、鼻、舌、耳、意。
41.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42. 被尊为“医圣”的是张仲景。
43. 被尊为“药王”的是孙思邈。
44.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45.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孔方兄”指代铜钱。
46. 中国传统节日里唯一一个用饮食方式作为节日名称的是“寒食节”。
47. 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48. 中国四大园林分别是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49. 儒家“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50. 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51.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52.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地理环境的游记。
53. 三教九流中“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个学术派别。
54. 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共有三只脚。
55. 儒家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56.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法、术、势相结合。
57.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58. 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朱熹。
59. “和谐”⼀词最早出自《管子.兵法》。
60. 《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有常的杰出命题。
61. 黄老学派集大成著作《淮南子》是以刘安为首的⼀批黄老学派作者集体撰著的。
62. “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诗经·卫风 ·氓》。
6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孟子》。
64. 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史记》。
6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66. “戊”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67.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白马非马”这个典故最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6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意义相近。
69.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历史中文景之治时期统治者的主张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70.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71.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诸子百家中荀子的观点。
72. 《南华经》是《庄子》的别称。
73. 《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耳顺”之年指的是60岁。
7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75.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其军事思想包括浑水摸鱼、笑里藏刀、反客为主等。
76.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是破釜沉舟。
77.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78.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79.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儒家学派的。
80. 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孔子和孟子。
81.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锣。
82. 孟⼦说:“君子有三乐”,分别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83.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84. 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85. “七月流火”形容的时节是夏末。
86.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87. 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期颐。
88. “六书”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9. “经史子集”是古代读书人必读的科目,其中“经”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伦理、纲常,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集”是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的集子。
9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最早是孟子提出的。
91. “压轴戏”指的是倒数第二场戏。
92.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尔雅》。
93. 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的是《孔雀东南飞》。
9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仲的名言。
95.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巨鹿之战。
96.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地方实行郡县制。
97.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98. 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铺陈排比。
99.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100. 被称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的是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