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与小编一样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月薪1W要用10K表示?
因为西方的数位是3位一进,东方是四位一进。
比如10000:
西方是:10,000=10K
东方是:10000=1万
数字的文明,应该是人类最早的编码文明。
中文计数系统采用四位分节法,西方阿拉伯数字系统则采用三位分节法。
四位分节法:表示一个数时,四个数字为一段。
三位分节法:表示一个数时,三个数字为一段。
究其二者的差别,真心要感谢大天朝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位值记数法
阿拉伯数字之所以全球通用,正是因为它的便利性,在运算和记录的过程中,只需要数字0~9,不同值的大小只取决于这几个数字的占位。
这种高效的计数方法被称之为“位值记数法”,就是用“符号+位置”表示任意一个数字。
符值相加记数法
大多数文明还有另一种计数法,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中常用的“符值相加记数法”,这种计数法不能利用符号直接表示数字,而是要用已有的名称算出这个数。运算的数字越大,命名的数字就越多,很难用。
筹算: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技术系统
早在商朝,中国就出现了筹算,大概是这样的:
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
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甚至做分数运算,解方程。
筹算系统仅用于运算,计数则用另一套符值相加计数法的文字系统:个,十,百,千,万,亿……
后来又演进为花码:筹算+文字
万这个单位,在商朝是已经固定,自商朝后,大数系统的发展比较混乱,还是要依靠商朝流传下来的筹算进行运算,最终留下来的是四位分节的形式。
这是一套属于中国的独立的数字命名系统。
当山那边的西方人被阿拉伯数字的方便所震惊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阿拉伯数字虽好,但是太长了。比如:10000000000,一眼根本看不清呐。直到13世纪才延伸出million,billion等来表示更大的数值。
而对于大数字,为了方便阅读,则是借鉴了古希腊「下标分节」的计数法,只不过古希腊没有零的概念,所以直接加占位符,现在中间的三位用零占位。
归根结底,之所以西方习惯用三位分节法而不用四节分位法表示数字,是因为古希腊人的字母表不够用了。